纽约的中餐馆都知道,住在纽约的犹太人是圣诞节的时候最大的客户群。一些好的中餐馆,往往座位已经提前预定一空。一家位于西村的中餐馆老板说,“我们圣诞节全天开放,一天要做很多餐馆三个月的生意。”
2010年,奥巴马总统提名Elena Kagan为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在国会的任命听证会上,一名参议员询问她关于圣诞节恐怖活动的问题,接着他问她前一年圣诞节做了什么。
“作为一名犹太人,我很有可能在一家中餐馆吃饭。”这位女性大法官的回答引起了全场的大笑。
对于在纽约长大的犹太人来说,圣诞节的到来意味着想要吃美味的炒面和芙蓉蛋饼。尽管很多犹太人在家里对食物遵循宗教禁忌,但是一旦坐进中餐馆,这些清规戒律都扔到了九霄云外。炸春卷这么美味,里面有没有猪肉谁还在乎。
犹太人爱上中餐的故事是美国历史一个重要部分的缩影。为什么犹太人喜欢中餐?人们想到的第一个答案总是:方便。中餐馆总是在圣诞前夜和圣诞节那一天营业。但是历史学家说,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
犹太人大规模移民到美国开始于19世纪中期。直到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犹太移民从东欧,德国和希腊开始在纽约曼哈顿的下东城定居。那里是犹太移民的第一个落脚点,然后等到有足够财务能力的时候再搬到其他地方。
在纽约下东城繁荣的犹太社区的旁边就是纽约市当时新兴的唐人街。许多移民到美国的华人一开始是因为修建横跨美国大陆的铁路而来。到1869年,铁路修建结束,这些华人劳工在西部各州却面临暴力和歧视的威胁。他们于是搬到纽约市,寻找新的机会。很多人开始做餐馆生意。
总的来说,中餐馆从来不歧视犹太顾客。华人大部分不是基督徒,他们不认为犹太人跟其他顾客有什么区别,任何不是华人的顾客都同样受到欢迎。
犹太顾客立刻报之以对中餐的热爱。这些中餐馆的地理位置方便,价格便宜,但是足够让他们感受到都市文明。研究移民的历史学家说,这些刚刚移民到美国的犹太人把去餐馆吃饭看作是美国的生活方式,他们希望和其他美国人一样,对于他们来说,中餐是美国中产阶级的一个象征。至于中餐是否合乎犹太教的戒律,大部分犹太人很容易就集体忽略这个问题。
相比之下,中餐也有适合犹太教戒律的地方。奶制品从来不是中餐的主要成分,所以犹太顾客不需要担心肉和牛奶的混合(犹太教严禁这样的做法)。而犹太教戒律禁止的猪肉和海鲜大多被切碎,覆盖在调味汁之下,或者混杂在米饭之类的其他食物里面。这样也给犹太顾客一个借口可以假装这些肉都是合乎戒律的。一位犹太学者说,“你可以故意忽略中餐里面可能有猪肉的这个事实。你可以说,你没有‘注意到’炒饭里面有猪肉末。”
对于很多来自东欧的犹太人来说,中餐还有他们熟悉的口味。东欧菜跟很多中餐一样,是以甜酸味为主,常常用鸡蛋做主要成分。中餐里的油饼跟犹太人的列兹饼很象(blintz,是一种犹太人的薄烤饼),中式馄饨跟犹太人的三角馄饨(kreplach)很象,都是面皮里包着肉馅 。
在当时,中国人和犹太人是美国最大的两个非基督教移民族群,他们就这样很自然的走到了一起。跟其他流行的餐馆,例如意大利餐馆不同,中餐馆在星期日和基督教的节日都营业。而且没有宗教的色彩,这些都让犹太人觉得更受欢迎。
所以的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中餐馆在20世纪早期数量急剧增加。在纽约市和费城,犹太人占中餐馆白人顾客数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当然,犹太社区也不是每个人都热爱中餐。1928年,在一张当时纽约发行的意地绪语报纸上,就有一篇文章警告犹太人不要让自己民族的饮食文化淹没在酱油里面。
然而,犹太人的烹调书籍已经把中餐的一些最流行的菜包括进去。当犹太人从纽约的下东城搬到其他地方居住,中餐馆往往一路跟着他们。
到了20世纪中期,很多中餐馆已经成了犹太社区的社交俱乐部。在那里总能看到熟悉的脸,可以带小孩去,用手吃东西。大家享受美食,交换八卦,星期日如此,圣诞节也如此。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历史的因素早已不再存在,如今,这已经成为一个传统。Elena Kagan出生长大的曼哈顿上西区的一家中餐馆在她的听证会的第二天挂出巨大的横幅,“谢谢你,法官Kagan”。她凭借自己的幽默顺利通过听证会,成为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Leave a Reply